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印度成不了下一个中国?

东北五叔 五叔看世界
2024-09-06

创作谈|我的七篇10万+


在我看来,印度不会取代中国、成为下一个制造业大国。

原因有三:第一是印度对外资不友好;第二是产业链不齐备;第三是技术人才基础不够雄厚。



第一是印度对外资不友好

中国以开放的态度,张开双手欢迎全球的企业来中国投资,因为中国人民都知道,外商来中国投资是一个双赢的举措。

然而,外资企业在印度受到排斥,甚至备受打压,生存极为困难。

在对外企严管这件事情上,印度一视同仁,不只是中资企业的小米、VIVO、OPPO等,美资的IBM、韩资的三星也都是一样要压一头的。

数据显示,从2014年至2021年11月,有2783家在印度注册的外资关闭了在印度的业务,占在印外资的约六分之一,撤离的公司包括法国的家乐福、美国的哈雷戴维森和美国的福特等大公司。

外资企业在印度遭受的各种调查、处罚,很大程度上是由奇奇怪怪的印度法律制度所致,印度的法律有三个特点:

一是高标准立法。

这个高标准不是对立法者说的,立法者可能没那么高的档次;这个高标准是对守法者而言的,守法者要达到法律规定的高标准很难,几乎不可能。

二是普遍性违法。

因为立了高标准的法律法规,因此企业就都会陷入普遍性违法的境地。

三是选择性执法。

印度的执法部门也很奇葩,他们不会主动通知企业更正那些不合规行为,而是从违规第一日起,就默默开始计算罚金,让它积累到一定程度,然后有针对性地执法,出其不意、防不胜防。

在多种因素叠加下,印度在世界银行的报告中被认为是 “全世界最难做生意的国家”之一。

如果印度不从政府层面上,根本解决对外资不友好的问题,外资就很难在印度生根发芽,更不用说取代中国了。


第二是产业链不齐备。

就拿苹果手机为例吧。

最近印度从中国的进口量增加很多,这是因为印度要从中国进口所需的元器件。

在中国,果链上有超过250个工厂、150家供应商,分布在粤豫苏浙鄂川蓉等地,有的正在往越南迁移,但国内仍是大本营,大部分的核心部分都还在中国。

2019年以前,有好多中国工厂老板看好印度,有一些还在印度投了资,但吃了苦头,从2022年开始陆续从印度撤出了一批。

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,大部分的果链供应商是不大再尝试在印度建厂,而是以从中国或越南出口到印度的方式供应产品。

换句话说,如果印度一直需要从中国或越南进口大量的原材料、制成品或半成品,成本上不会有任何优势,因此生产的产品可能只能供应印度本土,而没办法和在中国甚至越南的产品竞争。

只有中国才能够把产业链做到那么完备,性价比做到极致。

我们还看到,尽管越南与印度的分量越来越重,但苹果供应链的生产国别比重,中国依然保持着惊人份额。

从这个角度上讲,印度是不可能很快就取代中国的。



第三是技术人才基础不够雄厚。

中国每年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,可以进厂成为基层的技术人员,印度就完全没有这个条件。

印度人口现在是世界第一,劳动力非常充足,但是放眼印度,教育水平还停留在中国上世纪的水平,不仅文化程度低下,还有大量的文盲,有些人甚至到工厂去锁螺丝都不够格。

据说,印度的工厂动不动就发生罢工和其他混乱事件,为了方便管理,富士康印度工厂更愿意招女工。

在印度要上个大学是太难了,先撇开经济层面的因素不说,要考进大学本身就是一个难题。
因为考生太多、录取人数太少、试题太难,印度的“高考”甚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考试。

没有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基础人才作为基石,印度想成为制造业大国太难了。


毫无疑问,印度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,但要超越中国,或者说替代中国成为下一个制造业大国,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

或者说,印度在痴心妄想。


——全文完——

郑重声明:图片选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;如需转载,敬请私信联系。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五叔看世界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